蒋冬芹简介
“放着好好的正式工作不干,非要出来‘单干’。那时身边的人都说一个黄毛丫头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当年20岁出头的蒋冬芹刚参加工作不久,便毅然辞掉工作出来闯荡,她的这一举动,身边人都不看好。让人更想不到的是,一个从小在县城生活,农活儿都不知道咋干的她,却在2004年承包了一片荒地,与田地打起了交道。
从家人、朋友不理解,到一步步成为“红薯大王”,并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这些年她经历了哪些心酸?17日,记者来到淇滨区钜桥镇岗坡村,近距离了解这位“女强人”。辞职创业不如意,开荒种地引争议 1998年,20岁出头的蒋冬芹在刚参加工作不久,毅然决定离开经济效益不好的轮胎厂,在家人的帮助下经营起一家酒店。没有经商经验的蒋冬芹凭着一股闯劲,一点点把酒店做了起来。可是好景不长,辛辛苦苦经营了几年的酒店因繁琐的债务问题,让蒋冬芹无法继续经营下去。
就在很多人眼瞅着蒋冬芹如何收场时,她的一个新决定在其家中引起轩然大波。
“当时看到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我决定把酒店低价盘出去投资农业。”不只是蒋冬芹,之前她一家人都没种过地,这个想法马上遭到了身边所有人的反对。
此时蒋冬芹并没有退缩,而是坚持用有限的资金在钜桥镇岗坡村火龙岗租下了一片荒坡地。
蒋冬芹的公公刘天河说,来之前这里还是靠天吃饭,说起火龙岗,当地村民都很头疼。“因为土质差,石粒多,天旱时满地深沟,雨天时满地水坑,谁碰到都头疼。”
就是这个人人都说寸草不生的地方,蒋冬芹却认死理:“我就不信,我用心对它,它还能不回报我?”
随后,蒋冬芹找来了20多名工人,租来铲车、拖车,挖井引渠,平整土地,准备大干一场。多种尝试没效益,唯有红薯收益好 2004年,因为没经验,刚开始选项目时,蒋冬芹走了不少弯路。刚开始,信心满满的蒋冬芹一下子就盯上了在北京能卖45元钱一斤的无核葡萄。蒋冬芹花大价钱买来幼苗,然后带着工人整天忙碌着,几乎倾注了所有精力。“那段时间我很少在家里待,更别说陪家人了。”说到这里,记者能感觉到,蒋冬芹内心对于孩子和家人的愧疚感。
虽然当时一心扑到地里,但现实还是跟蒋冬芹开了个玩笑。直到葡萄藤挂果时,她才发现因为土质和气候的原因,种出的葡萄不仅果实小,外观也差。无奈她只能以每斤6元的价格赔钱出售。“我还是不信,人家能种出个儿大、好看的葡萄,我为啥不行?后来我又培育了一年,但还是事与愿违。”蒋冬芹无奈地说。
此后,蒋冬芹又尝试种过大蒜、西瓜、板蓝根等农作物。“当时看啥好卖我就种啥。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西瓜又大又圆,马上就能上市了,可一场大雨把村里的土路淋得泥泞不堪,货车进不来,真是把我急坏了。”之后,在多方帮助下,路得以修好,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2006年前后,蒋冬芹看到红薯行情渐好,她认定这是一个机遇,便把视线转向了红薯市场。
吸取了之前没经验、缺技术的教训,蒋冬芹首先和省农科院的专家取得了联系,又到全国各地考察学习,引进了少量红薯苗进行试验。
等到红薯成熟后,蒋冬芹把它们运到市场销售,意想不到的是,这批红薯很快就卖完了。有了好的开头,蒋冬芹更认定了红薯市场,并一步步扩大了种植面积,尝试着引进更多品种。认准彩色红薯
带领村民致富 在种植和销售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蒋冬芹渐渐感觉到,虽然红薯市场不错,但普通红薯所产生的价值较低,“得变变思路了”。而后,蒋冬芹便引进了一批彩色红薯搞试验,黄色的、白色的、紫色的……一个个彩色小红薯不仅看着惹人爱,营养价值也比普通红薯高得多。
彩色红薯可是个稀罕品种,随着市场认知度不断提高,蒋冬芹的彩色红薯越种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不到两年时间,她便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薯大王”。
产品热销,经济效益自然不会差,看到蒋冬芹的红薯生意一步步发展壮大,便有人找上门想跟着她干。“一个人富裕不算啥,大家都富了才是大好事。”看到附近村民想加入,蒋冬芹都欣然同意。
蒋冬芹带领附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去年俺家光红薯就卖了两万四,跟着她种红薯,中!”在村民王印梅家中,记者听到了这样的话语。
因为发展得越来越好,蒋冬芹后来被市妇联评为鹤壁市十大种粮女状元。种植得越来越多,蒋冬芹也更忙了。家人看着她如此辛苦着实有些心疼,如今,公公婆婆也经常到地里帮她干活儿。
孩子渐渐长大,蒋冬芹照顾孩子的时间却更少了。丈夫刘豫华告诉记者:她开始全力种植红薯的时候,孩子还小,我在乡下工作,每天两头跑,现在想想真是对孩子亏欠太多。不过孩子很懂事,从小就学会了简单的洗衣、做饭。”
如今,蒋冬芹又有了新想法,她告诉记者,尽管所成立的合作社已有制作粉条和红薯粉的设备,但设备功率小。她看到眼下休闲食品的行情很好,正筹划着引进一套先进的红薯干、红薯条生产线。“我希望有更多的人重视农业,投身农业,发展农业,我也会继续用心把红薯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人富起来。”
上一篇:赵培利简介
下一篇:如何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