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殿英简介
许殿英今年92岁,老家在濮阳,1943年入伍,加入180师,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80师是我国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有名的军队。许殿英参加过运城、临汾、晋中太原、秦岭等大型战役。抗美援朝时,那场突围持续了7天7夜 许殿英拿着自己珍藏了多年的一本书——《历史的回音》,回忆起抗美援朝时那次持续了7天7夜的突围经历。
抗美援朝时,许殿英担任营长和教导员。“当时一些在突围过程中失散的战士和干部自动组成新的战斗小集体,不断地突围,再突围,战斗,再战斗。”许殿英说,在那个充满血与火的7天7夜里,山区里处处是战场,到处都有不断发生的零星的战斗。
“主要是在国外,地况不熟,言语不通,加上长期饥饿,战士们的两腿已不听使唤,紧要关头根本跑不动。我们一直待在大山上,遭雨淋不说,敌人还不停地打炮搜山。”许殿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难掩激动。
他说:“山上寒风凄凄,大家都还是穿着破烂不堪的单衣,过着地当铺天当被的生活,每到夜间,就冻得直打哆嗦。”
许殿英讲述着当时的场景:“战士们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灌木丛中,我们只能用树叶往尸体上盖一盖,以示哀悼。”他主动选择到鹤壁工作 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同年12月,许殿英随部队回国到南京附近驻防。
不久,许殿英复员了,被安排到了鹤壁科技委员会工作。
据许殿英的大女儿许玉莲回忆,她父亲复员时,原本可以留到南京,但当时正值国家扶植重工业发展,她父亲主动向上级请示,要来煤炭资源丰富的鹤壁工作。
“鹤壁是1957年建的市,我是1956年从部队复员后调到这儿的,从那以后我就把鹤壁当作了我的家,我也亲眼见到了这几十年来鹤壁的发展。”许殿英说。
“从草房变瓦房,再变砖房,直到如今的高楼平地起,我很荣幸能目睹这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好几代人经过共同奋斗得来的,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幸福。”许殿英微笑着说。“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前人为之做出的贡献,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许殿英认真地说。他很低调、淳朴正直
在许殿英的家人眼中,他为人低调,淳朴正直。
许殿英的妻子陈秀枝说:“虽说他是老军人,但他从来没有为家人的工作而谋求过特殊方便。”
“他总是教导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大女儿许玉莲说,他们兄妹5人现在都过得不错,但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一开始不理解父亲的做法,现在慢慢懂了。
“父亲并没有给我们讲太多当年在前线作战时的故事,他一直教育我们要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许殿英的小女儿许玉平说。
鹤翔社区的工作人员康红艳说,平日里她听社区的其他老人说过许殿英英勇作战的故事,“许大爷为人和善,性情秉直。”康红艳说。
同样有军旅经历的晋先生对许殿英很敬佩,“虽然我当兵时已经是在和平年代了,但我能想象许大哥在前线作战时的艰辛,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保家卫国。”(常凯 马龙歌)
上一篇:鹤壁市第四中学漫谈
下一篇:如何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