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计委发布传染病疫情!已59人死亡,鹤壁人请当心!
警惕!警惕!警惕!
近日,省卫计委发布了
2月河南全省传染病疫情情况
2018年2月(2018年2月1日0时至2月28日24时),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258例,死亡59例。
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乙类传染病中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乙脑、登革热、炭疽、白喉、钩体病和血吸虫病报告,其余16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4217例,死亡56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6.63%。
同期,全省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10041例,死亡3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48%。
目前我省仍处在流感高发期,请广大居民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室内场所;家中一旦出现流感患者,尽可能让其独居一室,并勤开窗通风,增强防范意识。患者咳嗽、打喷嚏要掩口鼻,尽量避免与其他人员密切接触,以防传染他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城市2小时内,农村2小时内电话报告防疫站。
《新法》规定,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甲型H1N1,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
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目前我省仍处在流感高发期
请广大居民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室内场所
春季万物复苏,天气多变
细菌、病毒也蠢蠢欲动
很多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
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病人多表现为38℃以上,浑身酸痛、 头痛明显,而咳嗽、流鼻涕则较轻。流感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和体弱多病者危害极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另外,不要养成揉鼻子、抠鼻孔的坏习惯,这样很容易把手上的病毒带到最易被传染的部位。
2、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同时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
3、在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久留。作息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免疫力。
4、饮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
5、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
其他感染性腹泻主要包括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和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敬老院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症状,也可有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儿童患者普遍表现为呕吐,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
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通常为大量水样便,不含脓血及粘液,有时也呈白色米汤样。典型的症状还包括呕吐、发热等。
防治措施
1、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不生吃或半生吃海产品,不喝生水及生熟混合水。
2、勤洗手,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和照顾婴幼儿前都要彻底洗手,洗手要在20秒以上,用肥皂流水彻底把手清洗干净。
3、托幼机构、学校等应严格进行校内环境消毒工作,一旦发现儿童、学生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
4、在处理呕吐物时要疏散身边人群,处理人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处理完还要洗手。因为清理呕吐物时飘起的扬尘含有诺如病毒,容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引起感染暴发。
1、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对患者用过的食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居室。
4、合理睡眠,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1、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手段。
2、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使用有消毒功能的免洗洗手液。一定告诉孩子,在把手洗干净之前,不要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东西吃。
3、少去人流密集、空气质量差的场所,一定要去的话,佩戴医用口罩。
4、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发病风险。
5、规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都能增强免疫功能水平,这才是长久、稳定的防病措施。
讲卫生
勤洗手
这是摆在第一位的
一定要时刻提醒孩子
将病菌消灭在最初的时候
家里有孩子的都互相提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