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400余无名烈士遗骸入住鹤壁市烈士陵园
67年前,他们为国捐躯,遗体被就地掩埋。光阴荏苒,这些长眠在地下的英灵,多数因姓名、身份无法确认,被称为无名烈士。
我们知道你为了谁,却不知道你是谁。
3月26日,开发区海河路办事处侯小屯村北,民政部门和当地村民一起,将763名英烈遗骨迁至市烈士陵园。
值得欣慰的是,在其中的400多名无名烈士中,通过随葬物品确认了11人的姓名,这给查询其余无名烈士的身份带来了一线希望……
67年前,烈士遗体被连夜掩埋
开发区海河路办事处侯小屯村村民李长思今年80岁了,当年掩埋烈士遗体时,他十二三岁,已经记事儿了,而且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情景。
昨日中午,李长思向记者讲述了当年发生的事。“大概是1947年春天,我家当时临着村里的大路,门前是麦场,烈士们的遗体都暂时堆放在麦场上。”
据李长思回忆,当时好像是在附近村里打了一天一夜的仗,战斗结束后,第二天夜里,士兵们用马车把牺牲官兵的遗体拉了过来。“我从门缝里偷偷往外看了看,那些士兵带着铁锹,他们也不用老百姓帮忙,自己把那些烈士的遗体埋了。很多村民知道这件事儿,但亲眼看到的人不多。”李长思说。
当时拉过来的差不多有七八十具遗体,战士们从凌晨一直忙到早上8时左右,才将那些牺牲的士兵全部埋了。“据说本来准备全部埋在大梁庄的,结果那边埋不下,才拉到侯小屯村一部分。”
“我记得牺牲战士中有一位干部,埋葬时还从附近地主家找了一副棺材,其他人都是直接埋了。”李长思说,有些知道名字的,家属陆续将其遗骨迁走了;多数至今仍不知道名字。
发现烈士“铭牌”
李华是侯小屯村的村民,3月26日、27日,他在现场帮助挖掘。
“我今年61岁了,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每年都组织我们到墓地扫墓,当时有两排墓。”李华说,但现在只剩下一个墓露出地面,其他的都被平了。
挖掘人员只好根据露出地面的墓和其他位置泥土的新鲜程度,确定其余墓地的位置。“我们发现,每位烈士脚后跟的位置都放有一个瓦片,瓦片上有红色的字迹。”李华说。
终于知道这11名烈士的名字了
“我们把瓦片放到水中浸湿,发现上面的字正是烈士们的名字。”市民政局优抚科一名工作人员激动地说,这些信息是确定战士身份最有效的信息,共有11名烈士确定了名字。
该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他们整理的烈士信息。记者在表格上看到,被确定身份的烈士分别是马忠、苏亮珠、高山、幺河冰、何成、杨安文、张迎光、马文光、刘文、姚小忠和程耀先。其中姚小忠的随葬瓦片上明确标出他的牺牲时间为1947年4月6日,番号是八二二营。
有的烈士墓里还发现了扣子、弹片、水壶、烟嘴儿等物品。
市民政局优抚科工作人员说,在这次迁墓活动中,共有400余名无名烈士,希望确定身份的烈士的家属或战友看到消息后可以提供更多有效素材,以便帮助其他无名烈士确定身份。
据了解,鹤壁市共有散葬烈士墓3132座,散葬烈士6181人,这次有763名烈士安葬于市烈士陵园内,其中400余人为无名烈士。(淇河晨报)
上一篇:鹤壁大学生就业指南
下一篇:如何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