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炎简介
鹤壁女孩儿李圣炎打小就有一个京城梦。12岁那年,乘车路过北京,母亲欣喜地指着天安门的方向让她看。年幼的李圣炎执拗地别过头去,说现在不看,她上大学终究要来北京的,现在看了到时候就不新鲜了。
2009年高考,一直盼望去北京读书的李圣炎却最终与北京失之交臂,去信阳师院念了大学。去年夏天,她大学毕业,来不及等到发毕业证书,便和朋友一同搭上了去北京的列车,成为“北漂”一族。她说,北京在她心里就是一个梦,因为高考失利,让北京又足足等了她4年。1000元钱勇闯北京 至于缘何喜欢北京,李圣炎也说不清。去年6月,她和两个伙伴一同收拾行囊,准备北上。“我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手头只剩下1000块钱,又不想向家里要,就硬着头皮来了。”说起刚去北京时的无奈和欣喜,李圣炎到现在仍记忆犹新。
“为了节省开支,所有的日用品,甚至上学时用的脸盆、水壶我都带北京来了。”李圣炎说,毕业时,很多人嫌带东西麻烦,能卖的都卖了。想到这些日常用品到了北京还得重新买,李圣炎就将所有能用的东西打了包,装了满满3个大袋子,硬是从信阳带到了北京。
李圣炎自嘲地说,她是来京“寻梦”的青年,只要有梦,就不觉得辛苦。
刚到北京时,李圣炎和伙伴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远远超过了对未知的恐惧。三个人买了一份地图,白天满北京城跑着玩,每去过一个地方就用笔在地图上做个标记,晚上则围着一台电脑投简历。那台电脑,是当时出租屋里除电灯以外唯一的家用电器。半年搬了5次家 初到北京,一切既陌生又熟悉。李圣炎听说过这里的每一处著名建筑,却不晓得该乘几路车。她说,她不是只身闯北京,来之前,已经有朋友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即使生活捉襟见肘,但在关键时候,总有人拉你一把,有时候是自己的朋友,有时候是朋友的朋友。李圣炎说,朋友们的帮助是她选择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刚到北京时找不到房子,我就跟朋友挤到一块儿。”李圣炎告诉记者,最艰苦的时候,她们3个人挤在一张小床上,整个房间除了这张床再放不下其他东西。
尽管是最要好的朋友,不用交房租,李圣炎也不想白吃白住。“房子本来就小,再硬塞个人实在不方便,心里不愿麻烦别人,可又确实没有办法,于是我每天早早起来给大家煮饭,家里的活儿自己能多干就多干点儿。”李圣炎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她本不是个勤快的人,然而寄宿在朋友家的日子,让她变得勤快了。
从李圣炎单独租房子住至今,6个月她搬了5次家,从一个出租屋倒腾到下一个出租屋,这个24岁的女孩儿依然乐观坚强。现在,她不仅找到了工作,“家”也越搬离单位越近了。追梦之路才刚刚起步 今年春节,李圣炎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除夕那天,她特意发了张自己的工作照给母亲看,让母亲放宽心。
她现在在一家还算不错的公司做销售员,因为业绩好,很快就成了骨干。我刚搬到单位附近的四合院里住,步行15分钟就能到单位,再也不用天不亮就起床赶车了。”李圣炎说,虽然“北漂”最艰难的日子过去了,工作和生活都走上正轨,但她认为,她的追梦之路才刚刚起步。(来源:淇河晨报 姚舒辉)
上一篇:鹤壁第六届民俗文化节交通管制通告
下一篇:如何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