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小港信息港!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牛茂生简介

    时间:2013-10-25 15:14:37  编辑:  来源:???????  浏览:82次   【】【】【网站投稿
    牛茂生,1925年9月出生在鹤壁市大河涧乡马横岭村(即新中国成立前的汤阴西部鹿楼第三解放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当时,为了解决全家人的温饱问题,11岁的牛茂生跟大人们一起下地干活儿。烈日当头,别人都在树荫下休息,牛茂生却顶着个大草帽在田地中央忙碌。穷苦的生活,让牛茂生养成了勤劳善良、爱憎分明的品质。
    牛茂生12岁那年,村上来了位教书先生,名叫肖随林,是邻村肖横岭村人。先生和蔼可亲,对贫苦人家的孩子也很关心。这时的牛茂生已能明辨是非,他恨这个不公的社会,恨那些欺压百姓的地主。自认识肖随林后,牛茂生很想上学,想出人头地,想把母亲和贫穷的乡亲们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救出来。
    在得到家人的同意后,牛茂生进了学堂,学习十分刻苦。但家里的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两年后,牛茂生不得不辍学,然后下地干活儿,帮家里度过难关。
      在劳动之余,他没有忘记读书,每到晚上,就挑灯读书,这个阶段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的教书生涯奠定了基础。
    党组织让他担任村里的小学教员
      1942年,豫北大旱,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饥饿威胁着人们的生命。1943年10月9日,牛茂生不得不带着妻子和弟弟逃荒,之后,三个人到山西杨家岭和四洼一带度日。
      1944年春,牛茂生回到了家乡,却被家里发生的事情震惊了:为了活命,8岁的妹妹七只被送人了;3岁的小妹换云和1岁的小弟被饿死了。
    这时候,牛茂生听说家乡来了个大救星——八路军,牛茂生便主动找到八路军,在党组织的帮助下,牛茂生迅速地接受了新思想。革命形势的发展让牛茂生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使劳苦大众得到解放;只有依靠共产党,农民才能吃饱穿暖。
    1945年冬天,村里创办马横岭小学,因为牛茂生有文化,所以党组织让他担任村里的初级小学教员。当时农村的小学教员,既是教书先生,又是村里宣传革命思想的工作人员。小学教员白天教书,晚上和村干部一起学习上级文件,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
    编写革命歌曲
      那时候,革命根据地流行着很多革命歌曲,这些歌曲能够唤醒人们的觉悟,鼓舞革命斗志。
    牛茂生擅长音乐,他不仅教人们唱流传在民间的革命歌曲,还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编写一些通俗易懂、充满乡土风情的歌曲,然后教人们唱。在一次全乡集会上,牛茂生自编自唱了一曲《十大劝》,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这首歌曲很快流行开来,直到今日还有人吟唱。
    牛茂生走到哪里,就把哪里当作革命思想的宣传地。在向根据地运送公粮时,他一有时间就教儿童团员们唱革命歌曲,给儿童团员们讲述共产党与敌人斗争的故事。
    为革命,顾不上照料坐月子的妻子
      从1945年冬天到1947年5月,出于革命工作需要,牛茂生从马横岭村先后调到潘荒村小学、深山区黄龙庙沟村小学教学,又调到柳江村任小学校长。在这一年多里,他先后调动过4次工作,但他没有怨言,无论走到哪儿,他都积极工作。牛茂生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到哪个村庄,他都会与村民“打”成一片,宣传革命思想。
    1945年农历12月,牛茂生的妻子生孩子了,月子中的妻子睡在大土炕上,只盖了一条薄薄的满是补丁的被子,冻得瑟瑟发抖,新生儿的尿布从被窝里拿出来,不多久就冻成了冰块儿。为了工作,牛茂生不能一直照顾妻子,偶尔回来一趟,也是草草地给妻子烧草取暖,便又急匆匆地离开。
    牛迎水说,根据奶奶郭先凤的回忆,那段时间里,牛茂生很少回家,经常在汤阴的玉米地里进行秘密革命活动,回家后,还多次嘱咐奶奶不要对任何人提到他工作中的事情。
    积极投身到土改运动中
      1947年3月中旬,豫北战役正式开始。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解放了浚县、淇县、汤阴等地。后来,这些地方的敌人及一些还乡团又猖獗起来。宜沟王下扣村一带成了敌我争夺之地。在这种复杂形势下,组织调牛茂生到王下扣村的学校工作。牛茂生认为这既是党给自己的重托,也是对自己的考验。
    牛茂生担任王下扣村小学联校校长后,便协助区干部、林县翻身队和村干部发动群众,进行反奸、反霸和土改运动。但是,由于王下扣村位于敌占区的周边地带,又长期受国民党反动派及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村里的反动势力很强大。
    “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群众运动很难开展。看到这种形势,爷爷心急如焚。为了协助区干部打开局面,他经常利用教书先生的身份,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他常常到农民家里,宣传革命斗争的必要性。”牛迎水告诉记者,根据史料记载,在区委的领导下,王下扣村的土改工作迅速地展开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牛茂生在运动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王下扣事件”中被捕
      由于牛茂生在教学和反奸清算斗争中的出色表现,他光荣地被评为汤阴县第四区模范校长,受到区委和区政府的表扬。也正是这种坚定的革命立场,他被反动势力视为肉中刺、眼中钉。
    “当时的土改运动已经进行到后期,因为王下扣村进行得并不彻底,反动地主仍在嚣张,地主为挽回失去的‘天堂’,暗中扩大反动组织‘南海会’,并进行反动宣传,收买民兵、村干部中的信念不坚定分子,伙同汤阴县城牛茂昌的还乡团,伺机反扑,进行报复。”牛迎水说。
    1947年11月8日下午4时许,反动势力“南海会”的信徒伙同一批叛变的干部、民兵直奔区公所,把区公所包围起来。这时牛茂生正在学校工作,听到这个消息后,他赶紧从学校跑出来看个究竟,不料被“南海会”的暴徒抓个正着,然后被绑了起来。
    牛茂生看到敌人捆绑着4位同志,于是意识到敌人已经来到了王下扣村。随后,敌人又进攻区公所,区里的同志在敌人的偷袭下,进行了英勇顽强地反击,因敌众我寡,我方蒙受重大损失。
    这便是汤阴历史上著名的“王下扣事件”。
    22岁英勇牺牲
    据史料记载,在这次事件中,区委书记肖流等10多名同志英勇牺牲,8人受伤,在被捕的5名同志中,有3人被敌人杀害,牛茂生便是其中之一。
    牛茂生被捕后,凶残的敌人对他用了各种酷刑,但他宁死不屈。气急败坏的敌人便在汤阴县城关大水坑将他残忍地杀害。当时,牛茂生只有22岁。
    牛茂生是个平凡的教书人,但他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做着革命工作。1947年11月15日,中共汤阴县委在耿寺村召开追悼会,悼念在“王下扣事件”中英勇牺牲的同志,县委领导对牛茂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追认爷爷牛茂生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证书上面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印章,并有毛泽东同志的亲笔签名。”牛迎水含着泪说。 

    最新入驻机构
    0392210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