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来宪简介
2011年,鹤壁市有13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其中8名学生初中时就读于淇滨中学;2012年,鹤壁高中录取的学生中,40%来自淇滨中学,而当年全市参加中考的总人数中,淇滨中学学生仅占了4%;2013年,淇滨中学有28名学生升入鹤壁高中奥赛班,有144名学生升入鹤壁高中,蝉联全市第一。
从只有50多名学生,挂靠在一个小学校园,到如今的鹤壁市示范、河南省先进、全国榜上有名,淇滨中学创建短短10余年,其快速发展的奥秘何在?
淇滨中学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种种创新,目的只有一个:寻找最合适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张扬每一个孩子的个性,让孩子们各尽其才。[谈学校管理]
从“情感管理”到“制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 14年前,淇滨区建设刚刚起步,淇滨中学应运而生,时称鹤翔中学。“学校当时寄办在鹤翔小学,办学条件非常简陋,全体教职工加起来只有22个人,每学期办学经费仅5000元。”焦校长说。
第一年招生,学校只招了50多个学生。焦来宪和其他工作人员没有气馁,“这50多个学生就是我们的希望,我们22个工作人员一起狠抓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一年后就办出了名堂,打出了声誉,第二年,学校招生就突破了500人。”
焦来宪认为,“硬件、软件、文化”三者齐全是办好一所学校的三个必备因素,“其中基础设施等‘硬件’是基础;师资力量、规章制度、管理队伍等‘软件’是学校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文化’则是更高层面的要求了,它包括共同愿景、价值观念、教风学风、行为习惯等方面,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
淇滨中学从弱到强的发展正是倚仗“硬件、软件、文化”三者的合力,特别是“文化”的强大内推力。
焦校长介绍,在学校管理上,学校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始创业时,当时学校总共有20多个人,校长和教职工同吃同住,同甘苦共患难,共同创业,可以说是“情感管理”。随着人数的增加,这种“情感管理”模式顾及不到每个老师,学校领导就开始制订完善的制度,进而过渡到了第二阶段“制度管理”。
“学校是一个广义的文化部门,讲究底蕴,最高的管理形式还是“文化管理”,形成一种先进的学校文化。这也是我们学校的规模由小到大、实力由弱到强的关键。”这就是第三阶段的“文化管理”。
“许多淇滨中学的老师,表现都很优秀,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我们能正确看待老师的不同个性特征,支持他们的工作;二是用淇滨中学共同的愿景和理想凝聚人心。这就使得一大批教师十分敬业、勤奋,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文化氛围。”
“面对社会上负面思想的干扰,淇滨中学依然保持良好的校风、学风,老师们潜心做学问,教书育人,这和学校引领的先进文化不无关系。当然,学校管理以文化引领为主的同时,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是必不可少的。”
老百姓评价一所学校会从教育教学质量的各方面去看,不只看一年,而是看两年、三年、甚至十年。在鹤壁高中的学生干部中,从淇滨中学出来的学生占一半以上。每年升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有一半以上是从淇滨中学考走的。[谈教育观]
因材施教 张扬孩子个性 作为校长,焦来宪无疑是成功的。近几年来,淇滨中学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省教研教改先进单位、省教师发展学校等省级以上荣誉百余项。焦来宪作为队员之一的学校小金属球队代表国家赴日本参加亚洲锦标赛,一举荣获亚军,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在小金属球方面的国际赛事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作为一名有40年教龄,从教师、班主任、教务处主任、校长一路走来的教育工作者,焦来宪有着独到的教育观。“我们国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我个人的教育观。”
焦校长创造性地提出了“广泛人才观”的理念,“一个人不论其知识水平高低、能力大小,只要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就是党和国家的人才。”
一提到人才,人们首先会想到清华北大等名校,觉得能考上这类大学的学生才是人才。在焦校长看来,一个人最终走向社会之后,不管他是不是出自名校,只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就完全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成为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
焦校长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应该接受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教育。数以千计的孩子聚集在一所学校里,如果教师按同一种模式去教育、去管理,就不可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不能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孩子们的个性也不能得到最充分的张扬,这是学校不成功的教育。”
“所以,我们要树立广泛人才观’。”他说,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可能每个人都考上清华或北大,但是,我们要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在这所学校里得到进步。”在这个基础上,淇滨中学实施了分层教育,其目标就是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张扬每一个孩子的个性。
在教学方面,实施分层教学走班制。在大班额不改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找到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方法,这也是淇滨中学的强校之路。
在德育方面,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使学生在管理中受到教育,在受教育中学会管理。让学生当校长助理,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使一大批学生在学校经受了锻炼。淇滨中学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不仅在学习成绩上表现突出,在参与学生管理、社团组织方面,也都是骨干。
在体育方面,坚持普及提高和竞技相结合的方式。在普及方面,长年坚持学生中长跑、学生大课间体育锻炼。这些年我校学生的近视率降低,体质明显提升。学生篮球队代表鹤壁市参加全省赛事获得第三名,创建市以来最好成绩。淇滨中学的小地掷球场,还是国家体育局引进的我国第一个小地掷球场。[谈家庭教育]
因势利导 重在身教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他使一个最初只有50多个学生的学校一跃成为省级优秀初中;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他是省级骨干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特级教师;作为父亲,他的两个孩子在高考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儿子是2000年的全市理科第一名,考上了清华大学;女儿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在教育孩子方面,焦校长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焦校长说,他儿子从小学习奥数,受益匪浅,他女儿上学后,也同样学习奥数,他儿子做奥数题时很专心,经常忘记吃饭;但女儿做奥数题时,习题书下面总是偷偷放本小说。“同样的家庭,孩子的性格有这么大的差异,学校里的孩子来自不同家庭,把孩子们安排在一起,仅用一种方式教育,我觉得不妥当。”所以,他经常在家长会上讲,要想发展孩子的个性,在家庭中往往有更多的空间。作为家长一定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上课听讲”和“课下自学”两翼齐全。焦校长说,清华大学有个基础科学班,班上的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说:“想考上大学得听老师的,想考上清华不能完全听老师的。如果完全听老师的,你只能考上大学,要考上清华,主要还是靠自己。” 焦校长说,“上课听讲,课下自学”,两翼齐全,才能“飞”起来。
身教更胜言传。焦校长说,有的家长跟他说,“俺也不会辅导孩子功课,也不知道咋教孩子,这家庭教育,咋个教育法?”
焦校长认为,能辅导孩子做功课是好事,但对于家长来说,最关键是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他曾让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的家长介绍经验,家长说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跟孩子交流,家里最常见的情景是家人各自在灯下看书。这位班里成绩最好的孩子说:“爸爸妈妈很少管我,他们经常加班工作。每天我放学后,都要提前把蜂窝煤炉子打开熬上粥,等爸爸妈妈回来后炒个菜再吃饭,妈妈总是夸我帮她大忙了。”
还有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说:“俺爸每天都出去打麻将,要说管我,就是每次出门前对我吼一嗓子,‘好好学啊,将来考不上学瞧你怎么办!’”
从建校初期的披荆斩棘到学校发展中的开拓创新,从提升教学质量的奋力拼搏,到创建精品学校的扎实推进,焦来宪校长身先士卒,与师生风雨同舟、甘苦与共,淇滨中学在他的带领下,明天会更加辉煌。焦氏学法秘籍: 1.以竞赛促高考。“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参加完奥赛等竞赛再做高考题,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往往会觉得轻松许多。
2.要学好高考数学,不妨看看大学里的教材《高等数学》。高考数学命题者多是高校的数学老师,高等数学还是高中数学的学习目标。高中生看看高等数学,能促进对高中数学的理解。
3.粗心比“不会”更严重。粗心,多少分都能丢掉;而考卷上真正完全不会的题目,其实并不河南省中学特级教师
全国十佳初中校长
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多。要想拿高分,一定要避免粗心。2005年12月
2008年9月
2008年12月
2009年4月
2010年5月
2010年12月
2013年9月 焦来宪个人主要荣誉: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河南省省级骨干教师
鹤壁市市级名师
河南省劳动模范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
上一篇:淇县职业中专发展建设侧记
下一篇:如何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