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淇县桥盟乡乡医问题说明信息
鹤壁淇县桥盟乡乡医反映1:我们桥盟乡2013年第一季度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现在还没有给我们乡医。 2:2013年第一季度的诊疗补助(每人次4.5元)到现在也还没有给我们。(往常都是一季度给一次) 3:县农合办卖给我们的处方和三联单每本2元,是不是太贵了。 4:县农合办涉嫌包庇纵容一些私营医疗机构非法套取国家的新农合资金(大家都心知肚明私营医疗机构向县农合办已经交了钱的)。县农合办一直避重就轻,村民在乡医那里看病的钱,无非就是他们自己交的那部分,超额系统自动就不补助了,而一些医疗机构是可以办住院报销的(虚假住院病人),一直盯着乡医而不怎么监管可以报销的医疗机构,算哪回事儿?建议纪检部门介入调查(谁涉嫌犯事儿,砸谁的饭碗)。 5:2010年和2011年的农合资金为什么截止到2013年12月20日?一些村民人家根本就不用上面的钱,到时候真的不叫用了,人家是要骂娘的。 6:每个村给我们打一份2010年和2011年这两年的资金使用情况表(主要是看谁还没有花上面的钱)。
鹤壁淇县有关部门接到反映后,淇县卫生局立即成立了由主管副局长牵头,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调查组,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桥盟卫生院已于6月3日—8日对辖区内卫生所公共卫生项目进行了绩效考核,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已拨付。
二是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自2012年起,对乡村两级基本医疗服务补偿实行预付制度。支付方式实行“半年考核、年终结算”,即对各乡镇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合理控制。
三是处方和三联单是按照政府集中招标指定的地点和价格卖给其使用,县新农合办未赚取任何差价。
四是资金运行安全、监管是关键。新农合启动以来,不断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健全定点医疗机构定期督导制度、暗访抽查制度和医药费用警告与通报制度,在“2111”制度监管基础上,建立了“三进三访”工作法,即进医院(每月对公立医院至少检查一次,民营医院至少2次)、进病房(查病历书写规范、不合理用药)、进村所,访医患、访病号(对5000元补助以上均核对)、访农户(对外伤逐一调查核实),严格控制了新农合基金的不合理支出。从执行的“2111”监管制度就可以看出,小小乡颖反应的县新农合办只监管村级而不去监管民营医院是错误的,况且为何小小乡医不愿让去监管村级。至于说民营医院向新农合办交钱更是不属实。
五是2010年和2011年的农合资金不是截止到2013年12月20日不再让使用,而是统计时间段截止到2013年12月20日。
六是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均能按照方案要求,建立补助台帐即时录入补助信息做到登记表、合作医疗证、处方、台帐四相符,并及时申请结算。与此同时,已提前积极制定了可行办法,投入人力物力,对各村定点医疗机构未录入微机的补助信息进行摸底登记、逐一核对后,每个村打一份2010年和2011年的资金使用情况表,并不是看谁还没有花上面的钱,而是让村民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消费。
下一篇:如何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