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小港信息港!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小港信息港 热点资讯 鹤壁热点  鹤壁淇滨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活动介绍

    鹤壁淇滨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活动介绍

    时间:2013-05-21 07:16:29  编辑:  来源:???????  浏览:87次   【】【】【网站投稿

     “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是构建和谐社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迈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鹤壁市淇滨区在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活动中,区委、区政府对教育工作可以说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提升教学质量,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每一个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初夏时节,鹤壁市淇滨区文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延平的一番话,勾起了笔者一段段回忆——它们在历史的镜头里沉浮、流动、定格,几乎每一个瞬间,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主题。

    镜头一:
    好政策保障教育均衡发展
    2012年11月8日,鹤壁市淇滨区政府出台了《关于鹤壁市淇滨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用3年的时间,动员全区力量,汇聚优势资源,强力推进名学校、名校长、名师,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教育名区建设工程,建立起素质教育内涵丰厚、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现代化教育名区,实现‘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走在全市前列,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的目标”。
    近年来,鹤壁市淇滨区委、区政府为推动全区教育事业高位均衡、优质发展,确立了“四个有利于”的发展思路,即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为鹤壁市淇滨区培养更多的人才,都要旗帜鲜明地抓,脚踏实地地抓,坚定不移地抓。2012年10月,区政府就嵩山小学监控系统安装、福源中小学冬季取暖、“班班通”设施配备、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教育系统存在的突出困难,召开区长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并一次性解决到位,真正做到了教育事业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问题优先解决。
    鹤壁市淇滨区为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教育、财政、人社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鹤壁市淇滨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方案>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发改、财政、建设、规划、土地、人社、公安、教育和镇(乡、街)政府等的职责。建立完善了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责机制,实行“三室联动”,年终对各单位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考评,为全区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直各部门、各乡镇办事处上下联动,在全区形成了“群策群力兴教育、齐抓共管促均衡”的良好氛围。
    镜头二:
    投巨资为学校“强筋壮骨”
    2012年9月10日,位于鹤壁市淇滨区珠江路北、黄山路西的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破土动工。该学校占地面积为41亩,总投资2700万元、建筑面积约14500平方米,2013年9月将建成投入使用。据了解,鹤壁市淇滨区今年除建设明达小学外,还将规划建设明达中学、南海社区小学和刘庄中心社区小学3所学校。
    2008年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以来,鹤壁市淇滨区充分发挥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促使城市、近郊、农村三类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提升。
    鹤壁市淇滨区为完善城区教育服务功能,2009年~2011年三年时间内,投入资金1.96亿元,新建了湘江中学、福源小学、福源中学、鹿鸣中学、牟山小学、嵩山小学等6所城区学校,并实现了当年招生、当年平稳开学。这些学校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鹤壁市淇滨区的办学水平,有效缓解了城市学校大班额现象,也满足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以来,鹤壁市淇滨区共排查校舍356栋,建筑面积达18284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区政府制订了《鹤壁市淇滨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2010年~2012年三年间,鹤壁市淇滨区对30所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新建、加固校舍共18343平方米,总投资达1880万元,切实提高了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校舍安全系数。
    此外,2010年~2012年,鹤壁市淇滨区还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046万元,用于辖区薄弱学校改造。其中358万元用于校舍改造,504万元用于购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36万元用于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48万元用于配备图书。目前,这些改造项目已全部完成。据悉,2013年薄弱学校改造资金488万元目前也已按计划投入使用,将有效地促进鹤壁市淇滨区各类学校校际间的均衡发展。
    镜头三:
    “班班通”助推优质资源共享
    2013年3月13日,鹤壁市淇滨区在区福源中学、区牟山小学举办了中小学“电子白板”教学应用观摩课比赛。此次比赛,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旨在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探索和优化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基础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新模式。
    鹤壁市淇滨区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争取上级资金188万元,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成了28个教学光盘播放教室、42个卫星资源应用教室、9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实现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全覆盖,使农村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为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从2011年起,鹤壁市淇滨区在全区教育系统实施了“班班通”工程,多方筹措资金400余万元,完成了300个“班班通”建设任务,占全区学校教学班总数的70%。目前,全区有30所学校被命名为“鹤壁市远程教育管理应用示范校”;鹤壁市淇滨区第二中学、金山明德小学等4所学校还被评为“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示范校”。
    镜头四:
    “2+1”推动城乡学校共建
    2013年3月21日、22日,鹤壁市淇滨区牟山小学组织韩彩虹、熊丽楠等骨干教师到结对帮扶学校——大赉店镇翟村中心校作公开课。他们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高超的教学艺术、亲和的教学语言征服了在场的师生,让在场的农村教师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近年来,鹤壁市淇滨区为全面提升中小学办学品位,确定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自己的新思路,稳步实施“内结外联”战略。一是组建了以城区1所中学、1所小学对口帮扶1个乡镇的“2+1”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支教帮扶、上挂学习、送课下乡等活动的开展,实现城乡学校管理经验传输借鉴、学校文化共建共生、优秀师资互派共享、教科研联动互动、学校活动统筹安排,破解偏远农村学校教科研水平相对薄弱的难题,促进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目前,已组建了4个“2+1”城乡教育共同体。二是引导城区学校通过与省内外知名学校结为友好学校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借助外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目前,鹤壁市淇滨区的湘江中学、福源中学、鹿鸣中学、福源小学、牟山小学等学校分别与北京101网校、郑州八中、山东昌乐二中、濮阳子路小学、新乡实验小学结为友好学校,通过校际间优质资源共享、优秀师资互派等活动的开展,助推学校品牌的塑造和名师的培养。
    镜头五:
    新举措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2013年5月4日,鹤壁市淇滨区邀请郑州二七区名师、专家一行5人联合举办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观摩研讨活动,来自全区的200余名小学教师参加了观摩研讨活动。在观摩研讨活动中,郑州二七区建新街小学李娜、淮河东路小学羊志华两名骨干教师,采取“在操作中领悟、在领悟中探究”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分别作了《找规律》、《圆的认识》观摩课;二七区教研室副主任王丽娟《把教学变成研究》的学术报告,让与会的教师受益匪浅,对高效课堂有了更全面、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
    鹤壁市淇滨区为巩固基础教育在全市的领先地位,始终把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发展能力作为缩小城乡教育师资差距的主抓手。
    鹤壁市淇滨区坚持教师编制动态管理,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本着“逢进必考、公开招聘”原则,从2009年起,连续四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424名中小学教师,其中向农村学校补充了124名,使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日趋合理。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鹤壁市淇滨区在全市率先编写了《鹤壁市淇滨区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对教师在校期间的言行举止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此同时,围绕行为规范,相继开展了“循行为规范、做楷模教师”岗位竞赛和“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师德报告团巡回演讲、民主评议学校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转变作风、弘扬正气,增强广大教职工以德育人、以身立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大赉店镇吕庄中心校张连云、王宁两位教师火中勇救两位老人的先进事迹。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鹤壁市淇滨区采取开展新、老教师听评课活动和举办“教师论坛”、“校长论坛”等形式,促使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新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为加快学术型学校建设步伐,在全市率先创办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术刊物——《淇滨教育》,在服务新课程改革的同时,为广大教师交流经验、展示成果搭建了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选派800余人次到外地名校学习培训,邀请北方交大附中、郑州二七区、山东昌乐二中等专家、名师就班级管理、高效课堂构建进行学术交流,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镜头六: 
    重安全奠定教育发展基础
    2013年3月22日,鹤壁市淇滨区第六中学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消防疏散演练活动,让广大师生掌握了遇险后如何自救、互救和逃生等基本安全常识。这只是鹤壁市淇滨区各中小学开展“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
    学校安全重于泰山。近年来,鹤壁市淇滨区始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不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确保了教育系统安全事故零发案。鹤壁市淇滨区文教体局建立了局领导包乡镇、机关干部包学校制度,及时掌握学校动态;坚持“每周两排查一小结”制度,及时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自救互救网络体系,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开展自救逃生演练400余场,切实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从“为青少年学生生命负责,确保不发生校园恶性案件”的高度出发,严格落实门卫管理、24小时值班巡逻等安保措施,进一步做好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防范工作,有效预防和遏制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了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单位”为载体,全面开展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聘请了85名法制副校长,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180余场,有效预防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城乡一体化,不仅仅是在城市和乡村上实现一体,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育发展上实现一体。我们相信,鹤壁市淇滨区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为目标,努力选好每一名校长、配好每一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让每一位家长都满意,以高质量教育培养高素质公民,以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淇滨作出新的贡献。(牛秀君)
    0392210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