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见码就扫”!鹤壁已出现新型骗术直接转走账户资金!鹤壁人
有个关于二维码的调侃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
若干年后,墓碑上只刻二维码, 扫一扫墓碑上的二维码,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故事都出来了。爱过谁,恨过谁,还牵挂着谁。将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展现出来,别烧纸钱也别流泪,想念时看看,顶顶他黑黑他写个评论点个赞什么的都行。还可以搜索附近你感兴趣的“人”。
当然这只是现在的二维码年代流传的“预言”罢了,但是咱鹤壁有这样两个男人,竟然利用二维码就能转走别人账户里的资金!快看看怎么回事吧~
近日,鹤壁市淇滨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两男子诱骗他人点击或扫描带有病毒连接的二维码并转走他人账户内资金的诈骗案。
2015年7月份以来,被告人肖某、朱某伙同他人通过网络游戏、网络通讯工具腾讯QQ等网络平台,虚构低价充值游戏币等事实,以低价激活账号为由,与被害人进行支付宝或微信交易,诱骗被害人点击或扫描带有病毒连接的支付宝或微信二维码后转走被害人账户内的资金。肖某以上述手段骗取王某、汤某等被害人28191元;朱某以上述手段骗取向某、彭某等被害人5001元。案发后,被告人肖某退出赃款,在本案审理过程中,被告人朱某退出赃款。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肖某、朱某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利用互联网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肖某、朱某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坦白,积极退出全部赃款,依法可从轻处罚。遂作出以下判决:
被告人肖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7000元;被告人朱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手机“扫一扫”需谨慎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二维码本身是没有毒,毒的根源产生于二维码背后的链接,一旦链接到有毒或者带插件的网址,就会变成有毒二维码。
❖二维码生成方式简单,内容无人监管,木马等病毒容易在二维码中隐藏;
❖支付宝安全设置存有漏洞,仅凭验证码就可修改密码;用户防范意识不足,忽视了安全问题。
❖相关部门尽快制定二维码技术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法规,逐步规范市场;
❖应加强网上支付功能的安全防范,弥补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网络安全监督管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手机用户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二维码使用习惯,不能轻易“见码就扫”;
❖安装二维码检测工具,选择来自安全可靠渠道的二维码读取;
❖保护好自己身份信息,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